南京进入梅雨季节,入梅首日,“国保”文物萧暎墓神道石柱的命运,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昨天,网友“九乡河水”发帖称,刚刚入梅,萧暎墓神道石柱就被水淹了,“石刻命运堪忧,石柱陷入水中有1米多。”
对此,栖霞区文物部门表示,萧暎墓石刻的现状他们很清楚,希望今年年底,能够对石柱进行整体抬高,不过,这个抬高方案需要国家文物局批准。
萧暎是什么人?为何他墓前的神道石刻可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据史料记载,萧暎,字文明,南朝梁武帝的侄子,始兴忠武王萧憺之子,被封为新渝宽侯,与东宫太子萧纲关系密切。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曾经是萧暎的部下,受到萧暎的知遇之恩。而萧憺墓、萧宏墓、萧秀墓都在栖霞区。其中,萧暎和他父亲萧憺的陵墓,相距并不远。
虽然说此处文物是萧暎墓石刻,其实现在就剩下神道石柱,神道上镇守陵墓的辟邪、神道碑早已经被毁。尽管只剩下石柱,但它仍然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了解到,南京有17处“国保”级石刻,其中栖霞有10处,包括萧憺墓石刻、萧宏墓石刻、萧秀墓石刻、萧恢墓石刻、萧暎墓石刻等。
栖霞区文物部门负责人管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文物局正委托国家文化遗产研究室对石刻制订整体的保护方案,“由于周边拆迁,我们希望将来周围进行道路建设等,都要给它预留出位置。为了避免淹水,我们希望今年底将石柱整体抬高。我们已经将方案上报,不过,这些方案都要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行。”
对于网友所担心的梅雨季节是否会破坏石刻的问题,管先生表示,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不少文物都是出水后风化得更快一些。因此,如果光是雨水的话,对石刻来说,应该破坏不大。(记者 丛秋芬 于峰) 标签:萧暎 石柱 陈霸先 南朝陈 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