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被滥用是当前“吃空饷”乱象横生的根本,只有将权力有效地关进制度的笼子,“吃空饷”怪疾才能不“治”而愈。
据报道,自6月1日起至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在全市公职人员长期不上班“吃空饷”问题治理中,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达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
公职人员不上班还能拿薪水,并能旱涝保收,而普通劳动者为了“一口饭”,不仅需要不停奔波,还得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不干的衣食无忧,干的却朝不保夕。之所以出现这一截然相反的结果,关键是权力被公职人员滥用。
因此,治理“吃空饷”首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和人事信息公开,尤其要把单位的编制、人员工资等信息“晒”出来;再如,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让群众便捷地监督官员权力和资源使用情况;再比如,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群众反映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认真进行清理和纠正。同时,要追究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纵容或放任“吃空饷”的责任,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只有把权力晒在阳光下,“吃空饷”者才会“见光死”,公权力才能不敢越雷池一步。
各地各级在对“吃空饷”的专项治理中,除了追缴“吃空饷”者的非法所得和将“吃空饷”者进行清退外,更要完善和修订人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彻底杜绝“吃空饷”乱象的发生。
只有将权力有效地关进制度的笼子,“吃空饷”怪疾才能不“治”而愈。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农委监察室) 标签:吃空饷 公职人员 笼子 权力关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