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发布内地“火炉”新排名,福州荣登“冠军”,重庆和杭州紧随其后。其实,不能仅仅关注“火炉”,而是要关注整个排名情况,尤其需要关注排名的变化,需要反思一些城市为什么排名上升,另一些城市为什么排名下降。反思这些问题,既要从天气方面找原因,还要从城市管理方面找原因。虽然全球气候变暖是很多城市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城市管理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比如,绿化被公认为是城市的 “空调”。据权威统计显示,在夏季绿化地区内气温较非绿化地区低3℃-5℃,比建筑物地区低10℃。一公顷绿地1年可蒸发4500-7500吨水,一昼夜蒸发水的调温效果,相当于500台空调(六匹)连续工作20个小时所释放出来的“冷量”。另据测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然而,我们很多城市的绿化却“不达标”。
尤其是,城市高温一般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比如,城市人口聚集、建筑物增多、交通压力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为热源增多等影响日益加剧,就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我们的城市人口、建筑物、交通、生产规模等方面,如果科学管理,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相信能有效控制城市热岛效应。然而,很多城市管理者并不是从控制热岛效应的角度来管理城市。
因此,这次官方发布的“火炉城市”新排名,其实是在拷问我们的城市管理制度、态度和决心,包括城市绿化、城市规划、产业定位等多方面。另外,还在拷问高温下的权利保障。比如说,一些城市因为高温,政府机关每天只上班6小时,而头顶烈日在建筑工地上班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在12个小时以上。显然,高温下的权利不平等,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不能不反思。(冯海宁) 标签: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管理者 热岛效应 火炉 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