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雨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新年一月九日至十日, 雪后初霁的北京阳光和煦, 惠风习习。位于首都西直门的国办第二招待所, 春意融融, 喜气洋洋。刚刚在首届媒体业全国书画大展获奖并代表获奖者致辞, 其书法作品被评委赞誉为古风古韵, 还曾被中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授予“当代书法艺术名家” 、被中国书画研究院和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授予“中国书法百杰” 、军旅之歌书画院授予“中国红色书画家” 的周义发个人书法展在这里成功举办。

美丽中国(行书)
进入展厅正面, 在“丈二”巨幅宣纸上泼墨书写着的“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的八个行书大字让人耳目一新, 展厅左右两侧各用八尺屏书写的“实干兴邦” 和“美丽中国” 墨宝映入眼帘, 也 格外炫目。在古色宣纸映衬着的金黄色巨龙图案上, 用行草书写着毛主席词<< 沁园春. 雪>>和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悬挂在投影屏幕两旁, 古法新韵, 跃然纸上, 显得气势磅礴, 大气恢宏, 让人目不暇接, 心潮起伏。诚如前来祝贺的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秘书长、研究员唐钧先生所赞叹的那样: 书法家周义发先生, 抒发正能量, 泼墨颂中华, 其作品艺术震撼力扣人心弦, 艺术感染力沁人心脾! 联想到曾作为媒体特约评论员的周德舰(周义发的笔名) 一以贯之地讴歌中华所焕发的正能量, 可以说他是一位为社会输出正能量的不凡文化艺术家。

神龙本兰亭序
周义发,籍贯湖北。出生在汈汊湖畔水乡, 成长于大别山麓军营,因而喜水乐山。早年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中文专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学历, 知名文化学者。清华美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财智星空书画艺术院执行院长, 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 北京清秘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画圣吴道子艺术馆研究员,寰宇书画院客座教授。在职业生涯的数十个寒暑, 研习书法始终是其业余生活的最大嗜好和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和推进当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
周义发老师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并受到书法艺术前辈熏陶。为了打好基础, 经常闻鸡起舞或焚膏继晷, 长期遍临诸体经典碑帖。创作则以楷书、行书为主要发展方向, 兼顾篆、隶。
自上世纪70年代初起, 周老师就曾有行书、隶书作品,被解放军总政治部遴选后送文化部组织的中日文化交流, 90年代后, 除有几部专业著作与数百篇(首) 文学作品问世而外, 还有若干书法作品曾在《当代书画名家》、《三希堂快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中国艺术报》等书画报发表,有若干书法作品参加祖国两岸四地和中韩文化交流活动,有数十件作品曾获全国和省级书法赛事的各类奖项,或被北京和各地书画艺术机构以及海内外社会名流收藏。在作品走向市场的同时, 通过义拍义卖活动, 把济弱扶贫作为第一位的社会责任。
周义发老师从小喜爱阅读文、史、哲名著与人物传记,游历境内外诸多名山大川, 感受其磅礴气势和钟灵毓秀之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悟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鬼斧神工般艺术杰作对身心的熏陶,充盈和提振内在的精、气、神, 积蓄与升华笔法的功、技、势,并以此激发创作灵感,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当代艺术大家余润德、蔡祥麟、刘洪洋、王厚祥等良师益友的指引下,周老师既师承“法”的规范,又超越“法”的局限,努力追求“道”的层次,在读帖时揣摩,从临帖中感悟,于创作过程取道求韵。仅2012年, 就有 10余件作品荣获全国各类书展或邀请赛金奖, 有数十家境内外媒体作过报道。
周义发老师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 他曾接济过7名失学儿童;联合同仁11人在开展致富思源活动中, 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故乡广安市捐献了两所希望学校;2011年7月, 在获悉校友为一位儿童弃考赴京捐献骨髓的消息后, 他同另两位在京校友即赴空军总医院为捐髓者送上慰问金, 赞赏和鼓励青年校友的义举; 在2012年11月中旬北京中关村的一次义拍会上, 将其书法作品拍出的1万余元善款全部捐献给了正在北京某医院治疗的儿童。周义发老师说, 只要每个人都能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向社会输出正能量, 我们的社会就可能产生正能量的“核” 裂变, 形成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积极向上的巨大力量, 促进祖国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法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德艺双修, 必须始终不渝地向社会释放正能量, 才无愧于心, 无愧于民, 无愧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
书法家周义发在个人书法展厅,还现场泼墨挥毫, 应邀为与会艺术家、企业家、艺术鉴赏家、艺术品收藏家书写了多幅充盈着时代正能量的励志作品。同时, 还向在这里举办“智慧城市论坛”的财智中国战略联盟及其所属“财智星空书画艺术院”赠送了一批书法作品, 以支持和促进京城书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