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并秀、古今交融……去南京看“金陵六美”
时 间:2020-08-15 03:17:54
来 源:本站整理
作者:杨颜慈 徐珊珊 申冉 泱波 顾名筛江南水乡的灵动美、历史沉淀的知性味热闹喧嚣的烟火气、崇文重教的书卷声创新迸发的活力美……金陵的美,从不只有一面
8月12日清晨,南京上空迎来绚丽朝霞,放眼望去,令人格外舒心。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不妨随着镜头穿越至十里秦淮河畔感受千年古都的脉搏一同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城演绎的“金陵六美”新老并秀的协调美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美从不单一城市的古韵与现代风巧妙结合古今碰撞,新老并修成就了南京独特的协调美
西桥。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南京网红打卡地“西桥”是一条穿越古今的“视觉廊道”“斑驳”古巷“梳头洗脸”焕新颜街道两边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一条大路指引向“高耸入云”的远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金陵饭店在南京新街口建成37层、110.4米的高楼,成为当时南京的“中心地标”,并且保持了中国第一高楼的称号近15年。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在“老网红”金陵饭店身上“新老并秀”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泛旧的外观,昏黄的灯光然而走进去,却是摩登现代的大堂新老碰撞的“冲突美”在这里交汇在整个南京城的大镜头中“新老并秀”更是无时无刻展陈着一种和谐美
“新老并秀”南京城。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老城更新和新城发展并驾齐驱城市的危旧房、棚户区不断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出新
南京老街巷越来越美,成了年轻人打卡地。中新社记者泱波 摄江北新区、紫东区域河西新城、南部新城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楼大厦流光溢彩共同展陈着古都金陵的创新现代美锐意创新的活力美 在“看不见”的地方南京的创新正迸发出势不可挡的活力美
南京创新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被激活的“古都”正乘风破浪发力创新根据南京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经济总量达6612.35亿元,增长2.2%增速位列江苏省首位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第一位
南京试行硕博研究生就业见习制度,“挤出”10亿元,向硕博研究生推出10万个“见习”岗位。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通过建设活力迸发的数字之城、智慧之城南京把人气带进都市楼宇把人才引入城市硅巷“靶向化聚才”成为抓手据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如果以天计算每天平均有1000名以上大学生落户成为“新南京人”
紫金山实验室。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国际朋友圈的不断拓展带动了南京创新资源的落地发芽天时、地利、人和在大美南京交融让创新之因结出美丽硕果古今交融的人文美 说到南京的人文美不得不提到“世界文学之都”与“国际和平城市”的美誉
穿过云雾俯瞰南京紫金山“最美项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批准66座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南京被列入“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在南京夫子庙,小学生着汉服习礼仪感悟“十岁成长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现如今,南京高校林立文化底蕴深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座崇文重教的城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这里更是扎根了一批有特色有情怀的“最美”书店先锋书店是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也有着“中国最美书店”的美誉新晋网红“晓书馆”与南京明城墙毗邻成为“文化客厅”吸引书迷流连忘返
“远东第一别墅”美龄宫里喝咖啡、千年古刹旁饮茶吃素斋、民国名社外读书、钟山脚下吃甜品……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绿色宜居的生态美 对于不少南京人来说也许感触最深的美当属家门口的“绿色蝶变”短短数年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一幅“水韵江苏”的生态蓝图徐徐“走出画卷”,走进现实
航拍长江边的南京阅江楼,与拔地而起的现代楼宇相互映衬。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滨江,长达58公里的慢行绿道如地毯般徐徐铺展滨江公园自北向西贯通整个滨江带江中,50多条“微笑天使”江豚长栖于此南京成为目前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江边,昔日的老破小变成景美宜居的网红社区吸引海内外游客打卡
航拍南京滨江“绿色蜕变”。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沿着长江南京段昔日黑臭“生产岸线”变成绿色“生态岸线”“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蓝图规划”走向美好现实“绿色”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南京林业大学樱花盛开。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除了江边的绿色蜕变主城的变化更是随处可见开门见绿的公园城市绿道环绕的慢行城市在南京徐徐铺展如今,南京各地正用“绣花功夫“打造“花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见缝插绿”开放包容的气度美 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南京如今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向世界展现金陵的气度美
南京长江大桥。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南京自古以来就是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要冲今天的南京是重要枢纽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区面向未来也将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在包容中发展、在发展中包容经历过南京大屠杀惨案南京这座城市的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2019年11月30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第四届“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2017年9月4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向全球公告南京成为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这是中国首个加入该组织的城市
2017年9月30日,来自各行各业的90对新婚夫妇走进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在烈士群雕前举行江苏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仪式,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缅怀。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红色文化基因深厚,资源丰富无论是清明、还是平日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烈士纪念碑前的鲜花从不凋落往来凭吊的人群从不停歇大街小巷,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浸入市民的当代生活成为市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地标塑造城市精神,培育人文氛围
鸠山由纪夫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题词。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开放包容的气度也可从这次疫情防控中窥见一二南京明确提出在宁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是南京的新市民在疫情防控上与南京市民一视同仁患难时刻的不“见外”也得到了外国友人的真情回报疫情期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捐赠1000个口罩
图为《南京抗疫现场》视频截图。日本导演竹内亮在南京拍摄《南京抗疫现场》南京各大高校的留学生也积极投入抗疫工作共同筑起牢固防线安定文明的和谐美 说到大美南京,最后不得不提这里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无处不在的和谐美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多个方面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一张蓝图绘到底”有机组织各部门、板块“攥指成拳”构建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公共安全大网
一米多高的模样加上两个大大的“眼睛”,“机器人巡警”现身南京夫子庙景区巡逻。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创新南京,让AI赋能为智慧警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借助科技力量南京公安打造了一支智慧化警队让各类“黑科技”变成平安的守卫者一个安全的南京处处彰显着和谐美
近年来,南京在“创新名城”建设快马加鞭的同时,“美丽古都”提上了重要日程。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创新名城历经三年拼搏、已呈纵深突破之势,美丽古都也要提速发力、更好彰显幸福宜居之态。”近期,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重点对建设美丽古都作出安排。如今,这座六朝古都正愈发展现出“六种不同维度的美”共同秀出古都南京的万般风情描绘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画卷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