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7月19日电 (高康迪)“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甘肃省还存在专业领域广但设施设备差、动员机制活但保障水平低、参与意愿强但法律地位弱、社会影响大但支持力度小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锡良表示。
为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升甘肃省应急救援整体水平。7月19日下午,甘肃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应急管理厅邀请30余家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救援机构参加并与5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刘锡良介绍说,近年来,甘肃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中充分展现了专业性强、反应迅速的特点,成为抢险救援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据了解,截至目前,甘肃省有10余支民间应急救援服务队,现有专业和预备应急救援志愿者1800名,民间救援队在自然灾害救援方面地震、火灾、滑坡地质灾害、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救援,并且参与敦煌文博会、兰州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会保障工作;出勤450多次,挽救幸存者11人,挖掘打捞处置遇难者遗体300多具。
针对甘肃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副书记董安宁说,甘肃省参与应急救援的青年志愿者总数超过5000名,接下来建设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依托正在建设的青年志愿服务数据库,形成集合甘肃省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建立甘肃应急救援志愿工作协作机制,由甘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协调,推动应急救援志愿队伍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志愿队伍之间的协调机制常态化和制度化运行;管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需要。
“探索把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刘锡良说,下一步,加大对民间救援力量的引导、支持、监督、管理力度,协调财政部门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信息快速获取和报告制度,形成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改善设施装备,提升社会力量应急救援能力。
他说,探索开发合作新方式,推进社会救援力量与政府救援队伍共享共用救援装备和训练场地;探索为参与救援队员购买商业意外保险。与此同时,强化对其指导和监督,开展应急救援相关技能培训;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完)